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无人驾驶产业化有望驶入快车道

来源:消息报记者 蒋世科

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看风景、吃美食、聊天、斗地主或睡觉,就那么任性地享受旅途的惬意;我们不再担心自己的驾驶技术,不再为深夜回家四处找车位而烦恼,因为只要你按一下手机,无人驾驶的共享汽车就会如约听到你身边……未来,总是让我们充满想象力,也许这一切开始悄悄走近我们的生活。

有专家预测,智能汽车是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必将深刻地改变经济社会运行方式,智能驾驶技术及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技术。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中国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在进一步加快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同时,智能驾驶法律法规的坚冰也逐渐消融,无人驾驶产业化有望驶入快车道。

无人驾驶要来了中国企业还有机会吗?

面对智能驾驶产业方面的巨大机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深圳分部(简称CCF深圳分部)、中科院先进院数字所和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主办的“科学研究的产业转化之路(智能驾驶)”专题论坛在深圳超算中心成功举办,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智能车辆研究所龚建伟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作了精彩的演讲。本期,记者选取龚建伟教授《自动驾驶展望》中的精彩观点进行分享。

近10年取得了3个重大进展

对于自动驾驶最近10年的进展,龚建伟归纳为:清晰的发展思路、完整的技术体系、人工智能与网联智能驾驶概念的引入。

自动驾驶清晰的发展思路:SAE5级从辅助驾驶至无人驾驶,定义了5级自动驾驶水平标准;《中国制造2025》也定义了4级自动驾驶。这些发展思路的引导作用是明显的。

基本的自动驾驶技术体系和技术水平基本成熟: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车辆运动控制技术水平基本满足SAE3级自动驾驶水平的需求,而且特斯拉等开始了商业应用。

网联驾驶和人工智能的引入,使SAE4级和5级无人驾驶成为可能,车联网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使得自动驾驶相关数据成为宝贵资源,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巨资。

未来5年低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将大量涌现

“未来5年,低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或者高级辅助驾驶汽车将会大量涌现”。龚建伟说,国际上,奔驰、日产、现代、德尔福、大众、福特、英菲尼迪、丰田等车企和零部件商将竞相推出具有高级辅助功能或者部件总成,特别是博世、德尔福、大陆等汽车零部件厂商针对自动驾驶线控和关键部件总成将基本成熟并商用;国内如长安、比亚迪、奇瑞、广汽、北汽等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都将推出具备商用前景的原型或商用车辆,国内也将出现一批针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部件供应用商。

未来5年,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更加适应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分散式和分布式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和控制功能将集中化和集成化。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控制相结合,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也将朝着智能网联驾驶方向发展。针对智能网联驾驶、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分布式线控、软件系统开放可重构、高性能硬件计算平台、车联网大容量数据的智能驾驶需求,以及开放车联网信息安全、电动底盘部件电磁干扰、开放软件平台安全防护、传感器信息及电磁防护的智能网联驾驶安全约束,高带宽、高实时性、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电子电气架构关键基础技术及相关标准将成形成。

同时,SAE/IEEE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我国政府针对智能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将纷纷出台。近日,工信部公布强制规定,至2018年4月,所有9米以上大客车必须安装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和车距防撞的报警系统。如果技术条件具备,强制安装车道保持系统和车距保持系统也会很快出台。英伟达、高通、Mobileye在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车联网通讯技术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等算法能力的不断提高,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期Intel宣布高价收购Mobileye就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未来5年,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类人驾驶、个性化学习、人机共驾、智能决策将迅速发展,针对智能驾驶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机器学习研究,针对网联驾驶的云计算技术都会呈现巨型专业公司。

未来5年,自动驾驶商业模式将慢慢清晰。目前传统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有各自的发展策略。传统汽车企业更倾向于自动驾驶汽车,也就是以人工驾驶为主导,自动驾驶为辅助。而互联网企业所推崇的无人驾驶更加倾向于以车辆本身为主导的自动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风潮下中国企业还有没有机会?

龚建伟分析称,根据对全球近5年的智能汽车专利池分析,我国确实不容乐观。特别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动驾驶主体技术发展有落后趋势。虽然我国组织了很多关于智能驾驶的会议、论坛、比赛活动, 但最近很少有中国企业的声音,特别是关键零部件, 在测试智能汽车时,还是在和博世、德尔福、大陆和Wabco等强势零部件企业打交道,而这些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大成本投入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


对于中国企业的机会,龚建伟觉得应该是:依靠政策支持打造强势自动驾驶零部件企业,打破国外垄断企业的封锁;迅速依靠国内大型技术联盟在我国强势的新能源车辆领域开展智能驾驶,推出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