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南山民生微事实发展论坛举行 聚焦民生服务供给侧改革

1.jpg

 

" 聚焦民生 致力发展 " 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发展论坛暨项目训练营结业典礼成功举行

12 月 10 日下午,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发展论坛暨项目训练营结业典礼在南山区软件产业基地举行,围绕民生微实事领域的最新形势,南山民生微实事大赛主办方邀请行业专家、街道、社区代表、项目方代表、评估方齐聚一堂,为民生微实事创新发展与服务建言献策。本次论坛活动由深圳市民政局指导,南山区政府主办,南山区委组织部、南山区民政局联合主办,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执行。

十九大以新的高度聚焦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作为科技强区、" 中国硅谷 ",南山区结合居民需求和产业特色,敢于创新,打造出 " 科技 + 民生 " 双向驱动的科技惠民模式,以民生微实事大赛为通道,探索了一个 " 科技促民生 " 的实施路径,联动科技资源、链接社区治理,优化再造社区治理模式、用智慧先进的产品或服务精准服务社区居民,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发展,为民生工作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宝贵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今年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大赛中,主办方结合南山 8 个街道 101 个社区的实际情况,精准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提高项目方的项目设计规划、项目质量及团队综合落地实施能力,实现社区与民生微实事项目的顺利对接,保证民生微实事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开办南山民生微实事项目训练营。

论坛上,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博士作了《科技促民生,助推民生微实事供给侧改革》的演讲。她认为,发挥校区作用,促进 " 三区 " 融合社区治理新局面。通过大赛整合高校创新资源、联动园区科技企业,服务社区居民,实现校区、园区、社区 " 三区 " 深度融合,以及南山的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民生微实事的新智识。通过大赛联动科技资源、链接社区治理,让 " 互联网 +"、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新兴科技技术,优化再造社区治理模式、用智慧先进的产品或服务精准满足社区群众需求。

随后,街道、社区代表,项目方代表,评估方代表相继作了精彩的分享,探索南山区如何走好科技惠民之路;创新民生工作新途径、新模式;推动民生事业的发展;创新民生服务的理念;完善民生工作体系;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部分嘉宾精彩观点:

刘海军(桃源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民生微实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群众 " 点菜 "、政府 " 买单 "。既然是 " 群众点菜 ",那么如何确保 " 上的菜 " 真正符合群众的口味?桃源街道举办了个 " 三区融合 " 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征集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监督小组、优秀项目运营方、社区党委和居民代表,就是想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彼此了解的平台,让项目运营方通过路演充分展示自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 " 菜式 ";让社区党委和居民代表充分了解 " 菜品 ",按照实际需求和喜好来 " 点菜 ";让人大代表为民生微实事 " 问诊把脉 ",使民生微实事真正坚持需求来自群众、监督来自群众、评议来自群众,最终让群众受益。

街道需要哪些民生微实事项目?

社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 , 贴近居民,贴近生活 , 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项目。

主要包括 :

民生 " 托底类 " 的项目:,优先考虑困难、弱势群体(这是民生微实事的初心,我们要多干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活)如:留守儿童夏令营、残疾人慰问、老年人服务、环卫工关爱、低保人群帮扶等;

能够完善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成为社区工作站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抓手。(业委会培训、体验式安全项目);

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改善社区居住环境的社区环境整治项目。(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完善、三角地绿化、街心小公园更新等);

健全社区文体设施,丰富居民娱乐生活的文化体育娱乐项目。(各种讲座、演出、趣味运动会、大学城半程马拉松等);

增强居民自助互助,提升居民综合素养,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队伍的项目。(邻里节、美食分享会、嘉年华等自编自演等项目);

通过科技民生,惠民利民的项目(无人机、乐高培训等);

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痛点问题的项目。(校园欺凌、减压驿站、红创);

能够给社区留下一支队伍的项目。(酵母制作、摄影、红创空间、红色通讯站、精神疾病服务站等)。

刘萍(南头街道马家龙社区党委书记):

2015 年至今,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指导和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下,我们结合自身情况,坚持问题导向,以兜底线、强基本、惠民生为原则开展民生微实事工作。

第一,补短板强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改善市容环境。针对我们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工程类项目是精准指向民生基础设施的短板,助力城市质量的提升,先是要提升治理的硬件。

第二,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扩大服务的覆盖面。通过服务项目有机串联并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就是居民的自我成长,提升社区治理的 " 软件 "。

第三,是建议区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阵地及服务项目在政务网上公开并定期更新供社区链接资源,以便共享。

何珊珊(社会组织代表):作为一个社工机构,我想讲讲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建议:

第一,服务的成效。我觉得民生微实事项目依然还是有比较强的服务活动化的倾向,服务的延续性不足,过分追求创新性。社会服务往往是需要非常长时间的耕耘才可以看见成效。追求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持续的服务更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导向。

第二,大赛的推进周期有待改善。在三个月之内完成项目的沟通、启动、实施、评估,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的真正发挥。也是借这个机会建议明年是不是能够春节前就启动宣传和报名,四月份之前完成各个赛程,五月份可以推动点选,六月份促进项目的落地和实施。这样项目的实施时间更为宽裕,部分的周期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的项目也可以发挥项目最初希望的状态。

第三,评估监管标准不一,部分是不太合理的。建议无论是民政局还是各个街道在民生微实事的监管标准是不是有一些可以一致,至少说每个评估方是不是可以用差不多的评估体系避免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同情况。作为服务的执行方来说,我们想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怎么样做这个服务,而不是应对行政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

兰坚(粤海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

街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民生微实事?

第一,能解决问题。社区的事务非常繁杂,有社区居民的纠纷矛盾,有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帮扶,面临的服务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社区的特色不同,需求也不同。所以一定要针对社区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第二,要提升社区的服务工作。现在强调服务,这是在基层的社会治理变革很重要的部分。我们要思考怎么样以参与者的角色提升社区服务。

第三,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把社区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给社区建立一支队伍,形成长效、持续的服务供给。

什么样的民生微实事项目适合在街道落地?

一是 " 实 "。服务老百姓的项目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开展。

二是 " 巧 "。要有方法,同一类的项目可能在社区落地的过程中,你的方法不一样你的模式不一样,你得到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三是 " 静 "。我想表达的是持续性的问题,一定要静下心来把我们的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好。

四是 " 广 "。我们做项目一定要把项目的意义宣传出去,增加项目的影响力。

罗文恩(深圳大学公共管理系 副主任):民生微实事是撬动政府购买服务的需求侧改革,我们民生微实事的亮点不在供给侧而在需求侧,需求侧可以做很多的文章,需求侧的改革我觉得有四个环节大家要去考虑的:第一,需求的挖掘。第二,需求的发布。第三,供需的对接。第四,需求的满足,效率的评估。这些方面都可深挖,都有服务提升的空间。

需求的挖掘:社区书记、社区精英们、专家代表也是可以帮助社区提供一些需求的建议。

需求的发布:目前为止我们的民生微实事主要通过大赛进行发布信息,如果我们真有一张需求 " 地图 ",点开可以看到各个社区的需求,那就好了,但是现在还没有,需求发布方面也是一个短板。

供需对接:目前有民生微实事项目 " 相亲会 ",这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应该是在项目设计开始就融入到社区需求,而不是现有的项目跟社区做对接,这是一个比较浅层次的对接。深层次的是,街道和社区发现辖区有一个 " 痛点 ",但是项目库里没有,如果能在 " 项目需求发布会 " 的前期就能请一些人,帮社区量身订做一个项目,这就是更深层次的供需对接的方式,这是我们应该倡导的。

效率的评估:这个也很重要,南山区民生微实事之所以成为一个品牌,最重要就是撬动政府购买服务的需求侧改革,整个项目的设计应该围绕着需求挖掘、发布、对接、满足去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