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 | 2020年南山博士论坛469期路玉萍:对深圳构建立体式人才创新体系的思考和探索

ZZ9A8916-3.jpg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的驱动,人才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竞争力在国际上有主导地位的最核心因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要部署,为我国人才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根本遵循。

      8月14日,由南山区科协、南山区图书馆主办的南山博士论坛第469期在南山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
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山区总工会主席路玉萍《对深圳构建立体式人才创新体系的思考和探索》的主题分享。

论坛上,路玉萍主任结合自己十多年对口联系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对人才工作的深刻认识,为听众详细介绍了深圳的人才现状、政策及配套服务,并从人才金字塔结构(五领)切入,生动阐述人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并结合社会发展,分享自己对深圳构建立体式人才创新体系的思考。

深圳为什么需要人才?路玉萍主任认为是由深圳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从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大都市,从三来一补的企业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智能制造、战略产业、未来产业等。深圳的经济发展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共同创造的,目前经济发展体量大,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更加需要各类人才汇集在深圳。路玉萍主任提到,金领、白领、圆领、蓝领、彩领等不同工作领域的人才共同构建了金字塔型立体式的人才体系。从鹏城孔雀计划和创新人才奖励政策中可见,深圳对于人才已从过去比较注重个人的学历、排名、科研成果,到现在转变为更注重人才的使用,注重用人单位的意见,更注重人才怎么发挥作用。

目前全国各地都开始抢人大战,深圳如何真正做到来了,就是深圳人?如何吸引各类人才?今年深圳市人大进一步对《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进行了修订,希望通过政策层面和立法层面的支持来营造和形成尊才、爱才、敬才、育才的良好社会氛围。针对目前深圳人才体系情况,路玉萍主任认为政策方面还需要进行两方面提升,一方面是对于人才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不够高,作为塔尖的金领和白领,需要给他们提供产学研的平台,能够让他们放手进行研究和创业的环境,从国外回来的初创团队有更好的创新氛围;另外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政策要真正惠及蓝领、圆领、彩领这些人才。他们急需在政策和服务上有配套,如能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等。

如何完善立体式的人才体系的思考和探索?路玉萍主任认为应该做好增量,优化存量,激活变量。通过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通过引、留、培、激、服,让每个渴望成才的人都有努力成才的途径,真正有可能成为人才,来展现各自的才干。

 

听众:南山是科技高地,是深圳的硅谷,您觉得南山今后的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和产业发展更好地融合起来?

路玉萍:南山博士论坛是南山科技创新局主办,也是把它作为硅谷人才打造的一个方面。深圳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大未来产业(简称“20+8”产业),南山就占了“14+7”,我们有这么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肯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集聚在南山。我们通过各种服务,尤其是政府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让金字塔上的处在塔基、塔腰的劳动者、从业者能够逐步成为塔尖上的人才。无论大家到底是塔尖还是塔腰、塔基,我们的人才政策和服务都应该全方位覆盖,我们的人才激励是集中在塔尖和塔腰的。简单一句话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未来的人才政策和服务更多地聚集在塔基,这样,我们的人才体系就更加完善了。

 

听众:您提到要做好增量,优化存量,激活变量,我感觉很新颖,三个量里是不是激活变量最难?深圳在这些方面还可以多做一些什么工作?

路玉萍:对这三个量,无论是我刚开始提出还是最后聚焦到工会工作,核心都是要激活变量。新的就业群体中,不只有大家所想到的蓝领、彩领,还有很多灵活就业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这些人更看中的是自主、灵活的工作时间把握,他们也在不断寻找自己的成才之路。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我们正在遭遇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在变化,中国经济也在发生着变化,深圳和南山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未来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人员也会不断涌现,我们也应该在这块进行相应的服务。

对于我们工会群体来说最难的是,本来按规定有25人以上的企业就应当建立工会。但是,灵活就业群体不附属于任何一家企业,如何让他们组建工会,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但是站在人才的角度,我们为什么采取暖蜂行动、一系列的服务以及各种维权活动,就是希望他们在自己的赛道上能够让自己的成长之路更顺利一些,这是工会在努力做的。这也需要各部门在制定人才政策的时候给予更多的考虑,要解决他们在这里的安家的问题,以及这些人在安家落户之后的子女教育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各部门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思考,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好人才服务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