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研究观点 | 王艳梅:以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


       协同创新生态,是指将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集成,通过各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其核心理念在于将创新和变革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实现政府、企业、资本、创新平台等多方主体的深度协同。同时,还需要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深圳市先行示范区高级顾问和专家、深圳市七届人大代表王艳梅博士,“以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为当下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


 (本文根据王艳梅博士在深圳市龙华区政协2023年首期专家智库论坛暨“凝心汇智”主题活动的发言整理,有删节。)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及要求


       理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首先要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入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实体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制造业代表了更高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这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十九大报告就提到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产业体系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为核心驱动,以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我们看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制造业发展方向并没有变,都是一脉相承走下来。但怎样以“质量”为主项?过去跟现在提法是不一样的。现在以“质量”为主攻方向的时候,我们发展制造业就要用自身的核心驱动力来驱动高质量发展,那就是创新、变革。


       现在大家都在谈现代产业体系,我们也在想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它的概念内涵又是什么?我们研究认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协同生态,从而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见图1)。


图1:“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是以实体制造业为核心,进而带动衍生产业、支持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再反过来推动着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产业生态。


       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本质就是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离不开什么?创新、金融和人才。因此,“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建立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内涵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协同创新生态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态?我们的研究团队提出了 “端到端创新体系”的概念(见图2),从研发、转化、量产到市场,其中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制造企业以及终端用户共同参与促进产业协同和融合,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链提升。


图2: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从产业端来看,我们要考虑怎么去做产业发展的要素,第一要做大企业,做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因为它们是创新的航路。第二要有资本,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资本是创新的培育者。第三是创新平台,创新成果转化需要的是平台,平台是创新的服务者。第四,任何创新都是要有载体和环境的,园区是创新环境的建造者,也是应用端的重要承接方式。最后,我们的政府要做创新的调控者,通过搭建平台,比如各类的成果转化孵化器,还有规划制定、政策激励、制度创新、产业改革等,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全球也是这样的模式。


       大家知道,深圳的科技创新是从民营科技企业起步的,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是以产业化为目的,并不是从大学、科研院所开始的,这是不同于全球以及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的逆向创新路径,即从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


       因为深圳刚开始建立时是没有大学的,虽然现在陆续在建,但基础研究依旧是短板。深圳现在每年大约拿出科技投入的30%,用于基础研究,建了十大基础研究平台,希望对产业创新形成生态支撑。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我们还要抓住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核心是谁?是企业。以制造业企业为牵引,可以形成市场导向的“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高校”贯通机制,让先进技术和商业价值反哺和牵引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升级,还可以让其他创新生态单元支撑带动企业技术变革、生产模式转变,促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引擎是什么?科研机构围绕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系统创新和源头创新全面布局产业,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成果。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否高校和产学研就一定能够协同?未必。就集成电路行业来说,现在高校的集成电路人才还不能匹配行业发展的需要。如何让高校跟上行业的发展?如何以产业端的视角将最前瞻、探索性的基础研究放在高校?高校如何提高自己的产业协同能力?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第三,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支撑从哪来?来自主要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直接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成果转移和扩散、管理咨询、资金融通等服务的创新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培育更多新产品、新产业,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增长点。


       第四,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根基是什么?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是推动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事实上,区域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创新能级和教育水平。


       以上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发展,才能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构建起以新制造为核心、产业要素协同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最终目标。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龙华区为例


       我们看到,龙华区从电子信息主导产业(IT)、生物医药产业(BT)、高端装备产业、时尚制造产业、配套现代服务业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见图3)。同时,龙华加快建设“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将更好地服务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

图3:对龙华区产业体系构建的思考

       从BT(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来讲,深圳市拥有70多家具备生产许可资质的生物医药企业,龙华区的企业占60%以上,企业规模也比较大。还有银星科技园也聚集了大批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的研发实力非常强,都实实在在地做着贡献。站在这个角度来说,BT已经是龙华很有竞争力的一个细分产业领域。再以IT(信息技术产业)来看,广义上叫先进制造,已经天然地汇聚了像汇川、富士康这样优秀的制造业企业。还有衍生的现代时尚产业,也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等新的方式进行产业创新,不断为龙华的产业带来发展。


       对于龙华未来的产业发展,支持产业也是重要板块。其中,数字经济是赋能其他产业的,它会提供更多样的工具、更丰富的手段、更好地赋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在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方面,龙华也要找到自己的产业特色。


       另外,作为一个产业生态体系,配套产业也十分重要,包括两大类别,一个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另一个是科研服务,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等活动。


       因此,龙华若未来五年内想成为制造业地市中的一个核心大区,想成为数字经济引领先进制造的大区,应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合力夯实配套产业,率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对龙华区创新生态培育的几点建议


       我们团队通过对深圳市产业发展的长期跟踪研究,认为龙华培育创新生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激活现有平台功能优势,以产业为基础吸引一流创新资源落地龙华。一方面,要充分凭借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平台在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布局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建设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打通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真正打造成为龙华区的原创技术策源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和成果转化动力源。另一方面,发挥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深圳霁因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等一批专业级创新平台贯通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基础,构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服务优势,吸引一批产业真正所需的产业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机构落地,继而集聚一批产业领域优势企业,形成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其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引进,完善龙华区创新平台载体体系。第一,梳理龙华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围绕龙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构建从创新研发、技术验证到产业化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支持富士康、华为、汇川技术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联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组建共性创新平台。第二,着力建设引进生态级大平台,依托其全新的资源链接模式,整合产业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发挥各主体互补优势,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抱团实现产业示范效应。第三,建设功能型创新平台,探索建立概念验证中心、中试转化中心、产品试制中心、计量测量、标准技术支撑研发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技术平台服务、科技资源共享与交易、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检测和科技信息服务职能,搭建全过程、全方位、高能级的支撑服务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要推动龙华制造业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加快打造兼具活力与秩序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不得不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必须立足于龙华现有产业优势,打造一批高标识度的产业集群和标杆级企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加强科研机构基础研发;打造高能级、发展活跃的创新平台,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强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构建具有适配度的教育和人才结构,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