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 | 2023年南山博士论坛第490期: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1119日,南山区科协邀请深规院城市安全与韧性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杜菲做客南山博士论坛,以《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为题做主题演讲。

嘉宾:杜菲

近年来,全球高温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地球真的是在变热吗?杜菲介绍,根据最新的南极冰芯,观测过去80万年气温变化的规律(以万年为单位来计的),显示气候温度的变化是不断波动的,它的周期和经济一样,有变热变冷的周期。因为我们所处这个时代是变热周期,所以普遍感知越来越热。事实上,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对于地球来说是没有关系的。既然如此,人类所做的种种努力是有意义的吗?杜菲认为,对地球没有意义,但对人类有意义。

实际上我们现在也越来越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如2010年横扫俄罗斯的夏季热浪,2012年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的雪崩、2014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洪水……这些看起来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这些事情未必未来不会跟我们有直接的关系。杜博士介绍,一项针对过去30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统计显示,自然灾害愈演愈烈,造成越来越多的伤害,且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谁应该为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伤亡负责?杜菲认为,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谁都有责任。政府应该制定制定相应政策,建设能够抵御灾害的基础设施;制定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建筑标准、土地利用规划等;发布灾害警报、避难命令;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城市、建筑工程相关者为了更好的防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基础设施建设责无旁贷;科学家、教育工作者要做好防灾技术的开发、普及以及防灾教育,民众对这个事情应该要有责任和意识。

什么是韧性城市?它是指城市在面临灾害风险时,能够有效预测、应对并从中恢复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将各类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城市各方面的基本运转。韧性城市建设的目标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的量、缩短复原的时间杜菲认为,防灾减灾或者韧性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把基础设施搞好一点,一定是整个系统的,包括经济系统是有韧性的。

深圳在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做了哪些方面做事情?杜菲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通过山海连城行动计划、水战略、水专项与海绵城市、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系统针等具体举措,介绍深圳的生态韧性、水系韧性、能源韧性和城市韧性建设情况。大家感触最深的是水系统韧性建设。30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深圳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危机,如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安全缺乏保障、水文化严重失衡等问题。2007年开始,深圳以“惜水护水、生态治水、全面提升水文化”为总体方针,提出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修复、水安全保障和水文化提升等四大战略,十年余间深圳的水,河道焕然一新。

那么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大家能做些什么呢?杜菲讲到要推动减灾社区建设。社区是灾害防救体系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减灾社区即以社区民众为主体,通过培养社区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感,来凝聚社区共识与力量,并借由减灾防灾的措施,来减少社区的容易导致灾害的因素,从而降低灾害发生的机会。当灾害万一发生时,民众也能迅速反映,自救互救,并采取措施防止灾情扩大,降低灾害损失,并能迅速高效与外界援助堆积,推动救援、复原、重建工作的社区。她呼吁大家积极参与第一响应人培训和公益救援队等减灾救灾安全普及教育活动,齐手筑牢减灾、救灾防线。


嘉宾与现场部分观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