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王艳梅:“工业第一城”深圳,产业转型升级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王艳梅: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深圳市先行示范区高级顾问和专家、深圳市七届人大代表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靠着“敢闯敢试”激发了创新活力,靠着“敢为人先”创造了“中国奇迹”。如今,深圳已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创新型城市,诞生了华为、比亚迪等一大批世界级高科技公司。
       深圳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更是为深圳经济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产业发展规律?深圳的产业布局如何演变?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又是如何构建的?所长王艳梅博士围绕深圳产业转型升级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这一话题,为当下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

产业布局演变:已从超高速趋向低速增长阶段

        我们看到,2022年,深圳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工业GDP)达1.13万亿,首次超过上海的1.08万亿,成为中国城市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双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第一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从1979年发展至今40多年,也经历了从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超高速增长阶段到目前产业链正在重塑的低速增长阶段。根据我们的分析,这其中大致有四段历程:
——超高速增长的加工制造阶段(1979-1985年)。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生产环节剥离,带动加工贸易经济兴起。深圳以“三来一补”加工模式为主,要素组合为驱动,加速推进工业区建设,相继诞生了康佳、中集、华发电子、华强、中华自行车等企业,传统轻加工业成为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高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阶段(1986-2008年)。8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开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对深圳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减弱。深圳加快产业转型,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率先鼓励科技人员来深创办科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政策资源向自主创新倾斜,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华为、研祥、比亚迪、大族激光、迈瑞医疗、富泰华等企业涌现,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地位不断夯实,轻加工业占比大幅下降。
——增速趋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段(2009年-2017年)。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工业增长趋缓,深圳开始第二次产业转型升级。2009年以后,深圳先后出台实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未来产业专项规划及配套政策,初步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实现群体性突破,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低速增长的产业供应链重塑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凸显,进出口贸易受挫,供应链外迁挑战加剧,深圳的新兴产业也正面临更大挑战。此阶段,深圳修订出台了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新兴产业发展“脱虚向实”。2022年6月6日深圳正式发布“20+8”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围绕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规划,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重点方案和主要任务。

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根植深厚

       深圳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根植于深圳40余年的创新沃土,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有效激发了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多项创新能力指标居于领先地位,成效显著。深圳市国内专利授权量居北上广深首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2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19.63件)的5.7倍。同时,深圳累计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700多个,全市共有市级(含)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1家、众创空间281家。
       我们看到一组数据,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90%以上的研发人员、90%以上的研发资金、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来自大大小小的企业,深圳的科技创新资源也不断向中小型创新企业覆盖、倾斜、聚集。可以说,在深圳的科技创新发展进程中,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的科技创新是从民营科技企业起步的,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是以产业化为目的,并不是从大学、科研院所开始的,这是不同于全球以及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的逆向创新路径,即从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
       目前,深圳加快建设“产业-企业-科技-教育-人才-生态”全谱系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启动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布局,为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支撑。
       就具体发展目标而言,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产业发展沃土: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我们还要看到,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良好生态的浸润滋养。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断完善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 内核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为深圳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
       2018年,深圳实施《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提出23条具体举措,成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在科学问题、科研环境、学术平台、高端人才和国际化等五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2020年,深圳施行《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20年,深圳市印发《深圳市技术攻关专项管理办法》鼓励成立联合实验室、离岸实验室,利用“科学家+工程专家+研发团队”组织模式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
       目前,深圳着力发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三城三区”主平台作用,集聚创新资源,实现错位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极核。加快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省、市重点科研机构建设。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之时,深圳还要进一步对各类创新要素提优补缺,促进全过程创新链条的有机融合,为我国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鲜活的“深圳样本”。


*(本文根据王艳梅2023年9月14日在中共中山市委党校2023年中山市科级干部进修班专题讲座整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