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深圳准备好了吗?

       编者按:氢能产业炙手可热,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受国家政策发布影响,氢能产业链各领域预期提振,相关项目也加速落地。市场消息认为,氢能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成为 万亿级市场。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氢能供应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制氢端市场规模可观,氢能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深圳作为国家第一批低碳试点城市,氢能产业蓄势待发。目前深圳已有150多家和氢有关的产业链企业,覆盖了氢气制取、储运、加注、系统集成、应用产品、标准测试等产业链环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氢能迎来新增长期,深圳如何顺势而为抓住发展机遇?南山所产业研究中心从深圳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条件入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深圳未来实现大规模氢能商业化发展提供探讨思路。

政通产和:深圳氢能发展具备先发优势

1、政策支持:产业规划出台,氢能多板块受关注
       ——国家层面,构建了氢能“1+N”政策体系。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该方案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共同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最顶层的引领性文件,即氢能产业国家政策的“1”。方案提出要利用氢能助力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建立健全氢制、储、输、用标准。
       在政策体系“N”中,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23日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深圳速度加持,多点布局产业发展规划。早在2021年,深圳市就已印发《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围绕氢能标准体系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强链、补链、稳链”、应用示范场景建设等主要任务发展氢能产业。
       2022年深圳进一步全方位部署。6月,《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在氢能领域的工作包括筹建氢能科学院、支持深圳市氢能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氢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提升发展。7月,《深圳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示,提出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2022年12月,市交通运输局批复同意氢能客车应用试点工作。

       今年以来,深圳加速推进氢能产业落地。6月,国内最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氢能通勤车在深圳交付,总计将投放200辆,深圳区域首批氢能源客车也宣布投放运营。深圳市还积极以氢能港口、氢能船舶应用为突破点,建设深圳市特色的氢能产业,比如已经建成的西部氢能产业示范港、盐田区国际氢能产业园、深圳燃气求雨岭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项目。深圳国际氢能产业示范港、东部氢能走廊、氢能公交示范线和智慧氢储能等一大批先行示范项目也正在落地


2、产业发展:产业链雏形初具,发展势头勇进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作为新制造业的集聚高地,在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一是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拥有近70家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从事氢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覆盖了氢气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应用产品、标准测试、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二是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深圳在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为氢能产品示范和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配套支撑。市内氢源供给相对有保障,可通过谷电或结合可再生能源开展电解水制氢;周边地区工业副产氢与化石燃料等制氢资源丰富,东莞与惠州年制氢潜力合计可达20亿Nm3,可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氢源供给。
       三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目前,深圳企业的电解水制氢转换效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15%;在全国率先攻克气体扩散层连续化卷对卷生产工艺技术并实现商业化应用;单堆氢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在国内率先突破130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已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

“氢”装上阵: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氢能产业生态

结合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南山所产业研究中心认为,深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氢能产业落地开花: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跨部门协调。一方面,完善氢能管理体系,明确制氢、储运、应用等环节的归口管理部门,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章程、法规体系,推动从监管者思维向产业推动思维转变。另一方面,加强统筹规划,把氢能按照能源管理而非危险化学品管理,将氢能与清洁能源体系的建设相结合,将氢储能纳入新型储能系统范畴。指导各区根据实际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明确氢能发展路线图,释放氢能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
       二是聚焦产业重点环节,加快推进加氢站管理。目前,深圳市加氢站管理制度尚未颁布,主管部门未明确,影响了加氢站建设进程及氢气供应保障。深圳目前建好了3座加氢站(中石化西丽加氢站、深能源妈湾制加氢一体站、凯豪达龙华制加氢一体站),由于没有政策依据,无法在相应部门办理经营许可证、充装证。现有加氢站除了进行设备调试、车辆加氢测试外,无法正常开展营运工作,导致出现有氢气有站点,但无加氢量;车辆有订单有落地,但无法加氢、无法运行的问题。建议加快加氢站管理办法的出台,通过上位政策,打破跨部门统筹工作阻力和加氢站审批与合法运营问题,实现从规划选址到竣工经营时间不超过半年。
       三是建立完善氢气供应体系,破解“氢荒”和氢气价格高难题。在氢气供应方面,深圳市和周边城市氢能产业存在“用氢地区不产氢或少产氢,产氢地区按需制备就近消纳”情形,有工业副产氢的地区缺乏场景,有应用场景的地区又缺少具有价格优势的氢气。深圳在氢气供应方面,采取了碱性水制加氢一体站(妈湾电厂)和外来氢气(大亚湾石化)供应两条路线,但受制于氢气价格,即便相较于燃油车,也难以具备经济成本性。在目前阶段,氢气价格直接影响到氢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对氢气价格进行指导,就无法激活终端客户使用氢能车辆的积极性,也无法拉动广东省、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因此,建议在目前阶段给予氢气补贴,保证氢气枪口价格在较为优惠的合理区间。
       四是开放应用场景,加强应用示范。积极打造氢能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在交通领域,可率先在重载及长途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应用推广,依托重点园区、港区开展专用车氢能应用示范。在发电领域,结合公交综合场站、绿色建筑、产业园区、大型数据中心、5G通讯基站、车载应急供电系统等场景用能需求,支持布局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试点应用。探索氢能在新兴及交叉领域应用场景,率先在海上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电力线路巡检、工业测绘等领域开展氢能动力船舶、氢能无人机应用示范,鼓励政府各部门和国有企业采购使用氢能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