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数据要素风口激涌,深圳该如何抢抓红利?

       编者按:“数据流通便利、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监管安全……”数字化时代与大模型浪潮下,数据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各行业对于数据要素产业各环节需求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不可否认,数据要素已然成为大国竞争的前沿阵地。2022年12月,我国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强调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随后,北京、上海、广东、贵州、湖北等地陆续出台政策文件,
       明确未来几年建成千亿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的目标,并推进社会数据有序流通、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改革创新”这一城市基因的发展驱动下,又一次先行先试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发展实践,从制度机制、市场建设、平台探索等多方面开拓创新。
       然而,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全国各地仍在数据要素产业探索的初期阶段,数据要素市场的共享、交易、治理等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痛点,深圳也不例外。
       南山所产业研究中心通过长期跟踪和调查研究,就数据要素产业的整体趋势研判、深圳发展基础、问题与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深圳抢抓数据要素产业风口在不确定环境下提供确定性的思考建议。

产业政策红利迭至、市场商业化初步落地

       在数据要素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孕育出无尽的产业机遇。南山所根据调研和公开资料分析,得出以下趋势分析:
       一是从政策演进的角度看,数据要素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近年来数据相关的政策涉及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协同治理等多个方面,政策对于数据要素市场的规划逐步具体化,初步形成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这一系列战略部署表明,数据已上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表:国家层面数据政策梳理

       二是大数据交易中心加速落地,数据要素市场逐步开启。2022年11月,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至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均开启了新的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截至2023年7月,全国数据交易所已达44家。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已经汇聚了725家市场主体,当中包括数据商、数据源以及数据需求方,覆盖全国26个省市,其中有76%都是来自深圳以外的地区。截至2023年3月底,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数据交易总计625笔,交易规模全国第一。
       三是数据要素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产业规模已达815亿元,同比增长49.54%。同时,预计2025年将达到1749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

深圳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建设处于先机

       南山所认为,深圳正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领域进行一系列积极探索,有望在实现便捷、规范的场内交易中走出一条“独有路径”。
       一方面深圳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建成。数据要素流通层,有1个交易平台和1个条例保障;数据要素供给层,在基础支撑、数据服务和安全保障方面,均有代表性企业布局;融合应用层在金融、工业、医疗、物流、安防、交通等领域均有企业布局。
       另一方面,深圳数据应用场景众多。例如,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数据、大疆无人机的视频航拍数据、可穿戴设备采集的运动健康数据等与数据消费的市场需求相结合,衍生了众多应用场景。同时,深圳很多企业既是数据的生产者又是数据的应用者,其产生的数据经过加工后,通过可视化分析,将释放出数据价值,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数据产业拥有唯一以数据命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6月28日,中国电子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安全可信数据空间科创融合基地在深圳揭牌,该实验室是目前大数据领域唯一以数据命名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设立,也为深圳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和平台支撑。

仍面临技术、人才、法规、标准等问题

       目前,全国的数据要素产业建设和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可借鉴的经验和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就深圳探索过程而言,还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核心关键环节薄弱。底层技术方面,底层框架、核心算法等依然主要依靠国外开源技术。如数据分析领域,腾讯云、华为云等龙头厂商多是基于Hadoop、Flink、Spark、Storm等国外开源框架构建数据分析平台。跨平台操作系统、云边端一体化、量子传输等面向未来前瞻性技术布局方面仍有不足。
       二是专业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导致了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对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三是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适应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如数据标准化、资产化和商品化体系尚未建立,数据收益和成本估算机制、交易双方信任机制、数据监管机制、数据要素价值评价体系,涉及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跨组织跨机构的数据流通机制等问题,相应的配套规范制度和政策有待健全。
       四是数据要素产业统计尚不健全。深圳市2020年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理论研究和方法设计,2021年开展南山区试点实践,2022年试点扩展到全市范围,已初步建立了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推广性强的理论体系。但是目前全市的数据产业尚未形成定期公布产业规模的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的是,对其他生产要素有较强的协同依赖性,因此更应当坚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在多方面协同发力。
       在深圳发展数据要素产业的路径对策方面,南山所建议,可以从强化数据基础性和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数据产业人才引进、出台和完善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全面推进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等角度思考,从而助推深圳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塑造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数字经济风口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