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什么是制造业“母工厂”?

       编者按:近些年来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各国加紧把控本国关键产业链,推动本土化生产。“母工厂”是整个企业的“大脑”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南山所产业研究中心将深入探讨制造业母工厂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和经验要点,从不同角度分析母工厂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为企业了解制造业母工厂的发展动态,在全球化竞争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提供参考。

何为“母工厂”?

       “母工厂”是一种拥有持续创新和规模化制造能力的工业总部经济形态。其概念起源于日本,是日本应对全球化分工时,拓展海外战略布局、强化“制造优势”、避免本土产业“空心化”的重要载体。
       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需求及发展特点,业界对“母工厂”的定义表述不一而足①。“母工厂”的概念被提出之时,是指“作为为海外工厂持续提供支持的单位”,后来这一涵义发生了分化。
       在日本本土学术界,“母工厂”的传统涵义一直得到沿用,即“作为持续为海外工厂提供人力资本、技术支持和知识转移的单位”。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日本大众媒体界,“母工厂”是指“与海外工厂相区别的,用以确保企业生存的单位”。在非日本本土的学术界,定义日本企业“母工厂”是“向海外工厂转移知识的单位”;欧洲企业“母工厂”是“从海外援助对象单位汇集信息的单位”;韩国企业“母工厂”仍旧是“为海外工厂持续提供支持的单位”。

“母工厂”的功能形态

       “母工厂”是集中了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现代化工厂,具有企业内部最高技术创新能力或规模化生产水平,为子工厂提供技术支援和服务。根据产业特点和生产需求,在实际应用中“母工厂”往往具备多种特点和功能,并组合形成多种模式和形态。
1.垂直整合型和横向服务型
       根据主要功能和服务内容,可分为垂直整合型和横向服务型。垂直整合型“母工厂”通常掌控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都由“母工厂”负责。横向服务型“母工厂”主要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如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供应链管理等,帮助子工厂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2.制造型和创新型
       根据主要目标和职能,可分为制造型和创新型两种类型。制造型“母工厂”主要专注于生产和制造,通过提供高效的生产系统和生产能力,为子工厂提供产品、组装服务,并输出标准化高效生产流程,如本田寄居整车工厂,形成最新燃烧安全控制标准向全球子工厂输出经验。创新型“母工厂”则主要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收集汇总海外工厂最佳实践,并将研发成果和实践知识推广至子工厂,帮助其实现技术转型,以综合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
3.全球型和地方型
       根据地理范围和影响力,可分为全球型和地方型两种类型。全球型“母工厂”具有全球化的供应链和市场网络,其影响力和服务范围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本土设置的全球生产中心GPC,通过培训生产现场经理和主管,着重解决海外业务相关问题。地方型“母工厂”则主要服务于本地区的产业链,其影响力和服务范围相对较小。

“母工厂”的主要特点

       (一)本土根植。“母工厂”是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节点,无论跨国企业的规模如何庞大,其“母工厂”所在地都永久性布局在本土,有利于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和能力,保持本土产业的迭代升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避免空心化。
       (二)综合集成。“母工厂”能够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从而高效生产高质量产品。同时,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协同发展。
       (三)高效运作。“母工厂”具有最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通常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控制技术,精细化管理生产流程,具备高效的管理和运作能力,能够提供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创新驱动。作为技术领先的生产基地,“母工厂”是企业“大脑”,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控制研发主导权,掌握了关键核心部件、高附加值产品的核心制造技术和能力,在产业链中起到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作用。
       (五)技术扩散。“母工厂”具有全产业链最高技术水平,承担了关键技术、管理模式、高级人才等知识转移扩散功能,常以成果转移、培训指导等形式向子工厂提供技术支援,并与子工厂合作形成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日本“母工厂”建设经验

       一是“三步走”战略建设母工厂。“母工厂”模式不仅是日本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路径,更是日本巩固其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成功探索。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型跨国企业普遍通过“三步走”战略建设母工厂②③,引导制造业回流,将高增值活动配置到本土④。首先,在国内新建或升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工厂,如松下公司;然后,将国内工厂定位为研究开发基地,如美蓓亚精密电机公司;最后,将国内工厂指定为海外工厂的样板,由该工厂向海外工厂转移设备、技术、工艺、员工培训以及适应当地的技术开发等。通过这种模式,企业将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同时,保持本土产业的迭代升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坚守本土性、溢出性和控制能力。在向海外工厂扩散技术的同时,为保障本国企业的技术地位,日本“母工厂”建设多遵循以下原则:本土永久布局。“母工厂”是全球化企业的核心节点,无论跨国企业的规模如何庞大,其“母工厂”所在地永远不离开本土。技术溢出扩散。“母工厂”优先使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探索和尝试项目企划、设计、产品开发、确定标准的生产方法、批量生产方法等,拥有全产业链最高技术水平,控制研发主导权,持续为全球“子工厂”提供关键技术、核心部件、高级人才等支持,是整个企业集团的“中枢”。关键能力掌控。“母工厂”规模庞大、产品线丰富、生产调整迅速,一般负责关键核心部件、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母工厂”针对高品质、高难度和新产品,开展设计研发和小批量制造,并将生产流程标准化。
       三是以全球视野构建“母工厂”体系。随着日本企业海外业务拓展,传统“母工厂”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母工厂”承担的技术援助任务日益繁重,另一方面,完全依赖本土“母工厂”不利于提升国外工厂产品升级速度。为此,日本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开始在全球范围布局“母工厂”体系,提升产品升级迭代的扩散速度。例如,丰田汽车公司2003年7月建立了全球生产中心(GPC),内设车身制造、涂装、组装的试验生产线,总部设在日本,同时在美国、英国和泰国布局下属组织。GPC一是能面向国内外员工开发培训工具,二是能缩短车型升级时间。海外工厂若需进行车型升级,通过派人前往就近的GPC,亲身参加批量生产准备,提前积累知识和经验,与传统方法相比,培训时间缩短了一半,极大减轻了单个“母工厂”的技术支援负担,缩短了海外工厂的车型升级周期。
       四是建设全球交流往来的知识密集型工厂。国际分工细化使得企业在实施海外战略时趋于把握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促使企业“母工厂”专门从事研发等活动。研究发现,“母工厂”若拥有超出其生产边界的知识,就能支持海外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有时甚至完全停止自身大规模生产。为紧密配合企业海外战略,“母工厂”将转型作为知识密集型工厂,广泛收集子工厂在生产流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操作和知识,再通过标准化处理推广至其他工厂。如全球领先的轴承制造商美蓓亚(Minebea)集团,其轻井泽工厂(Karuizawa)从2010年起不再承担轴承相关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核心功能是从海外工厂汇集信息并在各个工厂之间分享,扮演着信息的“票据交易所”角色。体系内部基于组织架构,形成了及时、有效的数据反馈更新机制,一旦轻井泽工厂掌握了某项“最佳实践”,就会将原则、方法、操作等知识推广到其它的海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