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运营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2025年6月1日,深圳地方标准《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正式实施,系全国首个地方性产业园区运营规范。深圳市园区经济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日渐完善现已形成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特有运营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发展已成为参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重要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力措施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文通过梳理园区运营服务模式从1.0到4.0的演进脉络,并剖析深圳湾科技园、北京中关村产业园、上海张江科学城等标杆案例的创新实践,旨在为探索具备跨域协同、科技创新驱动与统筹运营特质的园区运营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园区运营服务模式1.0:要素推动阶段
起初,产业园区的运营主要是要素推动,以园区本身服务为主,即开发商思维主导的“租售模式”,因此,园区服务仅停留在物业管理、园区安防、卫生、停车等基本服务。
园区配套上,园区主要通过“三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形势进行土地一级开发,为园区企业提供土地供应。
驱动模式上,以成本驱动为核心,通过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与廉价的劳动力等成本因素驱动,使得园区成为中国对外开发背景下的重要窗口。
增值方式上,对园区活动的关注顺序是工业产品“贸—工—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
2.园区运营服务模式2.0:产业主导阶段
2.0阶段,产业园区的运营主要是产业主导,主要以政府型园区为主,招商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基本服务,包括企业的行政手续代办、园区招聘会、企业的专业咨询服务等。
园区配套上,园区除提供土地经营外,开始进行标准厂房开发,通过厂房租赁、厂房出售、厂房定制等形势,为园区企业提供生产厂房供应。
驱动模式上,以产业链配套驱动为核心,通过在园区内或园区周边布局核心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驱动核心企业发展,实现园区经济的整体提升,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
增值方式上,对园区活动的关注顺序是“工—贸—技”。可称之为“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其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
3.园区运营服务模式3.0:技术创新阶段
3.0阶段,产业园区的运营主要是技术创新。主要为企业增值服务,关注企业的成长,涉足销售服务、采购服务、研发服务、品牌服务、融资服务等增值服务,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园区配套上,注重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搭建融资、技术研发检测、公共检验检测、公共信息、公共展示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综合公共配套服务。
驱动模式上,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园区创新服务体系,通过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涉及人才、研发、咨询、培训、技术、金融等,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打造创新型园区。
增值方式上,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技—工—贸”,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创新链”。
4.园区运营服务模式4.0:财富凝聚阶段
4.0阶段,产业园区的运营主要以财富凝聚为主。园区运营主体介入入驻企业实体经营,为其提供创业孵化、股权投资、公共平台等服务,与企业共同成长,建立全产业链的服务收益模式。
园区配套上,主要为智慧型园区,除了园区物理空间配套完善外,通过移动互联网,提升园区虚拟空间配套,即线上连接、线下经营的企业社群,营造全球链接的社交空间,形成内外开放、资源整合的产业生态圈。
驱动模式上,以服务驱动为核心,通过产品设计、产业发展服务、智慧生态环境等措施强化服务型因素驱动,构建服务网络,强化全球服务资源链接,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凸显,打造服务生态。
增值方式上,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技—贸—工”,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财富链”。
综上,从以生产要素需求推动的1.0阶段、以产业为主导的2.0阶段、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3.0阶段演进到推动财富凝聚的4.0阶段。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特征和运营模式都在不断的演进。
可以发现,产业园要素地单纯叠加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战略定位发展需求,如何从园区当前个性需求出发,探索具有跨域协同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和统筹运营服务特质的园区5.0模式,并将其具体化、逻辑化、可行化是园区下一步运营重点。
1.深圳湾科技园
深圳湾科技园区由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深投控创智天地大厦、深圳湾创业投资大厦、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深圳软件园、高新工业村等7个深圳高新区核心园区组成,拥有“中国优秀特色主题产业园”、“广东省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称号。园区以人工智能、5G通信、金融科技、智能硬件为主导产业,目前入驻了包括华为、腾讯、空客等世界顶级企业的重要机构。
(深圳湾科技园,图源:EICG)
深圳湾科技园区在园区1.0到3.0的基础上,突破地产模式和传统园区模式,打造创新产业生态,探索4.0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深圳湾科技园区构建起包括重点产业子系统、商务服务、专业服务、公共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市场拓展、上下游资源获取、融资和人才四大痛点。同时通过MyBay集聚第三方增值服务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以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区为样板建立新一代园区开发运营标准体系,输出品牌价值延伸产业生态。
2.北京中关村产业园
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助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新型政企关系”全面合作协议,区政府统筹属地规划和发展,提供空间、政策、配套服务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
中关村发展集团全面负责产业招商、产业组织、产业平台搭建、产业创新生态的营造,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机制,走出一条中关村与属地创新牵引、资源嫁接、优势互补、协同融合的专业特色之路高品质科技服务助力产业链现代化,重点布局6个垂直细分领域,通过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供股权投资和创新金融服务,帮助创新成果转化,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服务汇聚一批领军人才团队和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中关村易(e)创大数据服务平台,以智慧化服务终端结合AI交互技术,实现企业服务重点突破,打造覆盖园区服务全链条的智慧园区。
3.上海张江高科园
上海张江高科提出以科技投行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房东+股东”模式,聚焦于产业地产和产业投资的有机融合,形成“利润点不在租售环节,而在资本市场”的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在促进科技创新项目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园区的盈利模式。
(张江科学城)
例如包括:土地一级开发的整体销售;园区产业地产开发销售;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园区物业租赁;地产开发销售/住宅项目投资参股;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产业服务增值等。
产业园区作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正致力于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强跨区域产业协同,在产业创新和孵化领域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以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竞争加剧、招商引资政策更新等背景下,产业园区必须适应新形势,实现创新发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