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在统一大市场的框架内理解“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2.0

编者按: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再度提及“反内卷”。去年以来,“反内卷”政策已经密集出台,市场热度不断提升。同时,中央层面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供给侧改革2.0”提供底层逻辑支撑。

本文立足政策演进与产业实践,系统剖析“内卷”的根源:其本质是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制度性扭曲,表现为地方政府以补贴、税收优惠等非市场化手段干预资源配置,企业则陷入“价格战—产能过剩—低效扩张”的低效循环。

本文分析表明,唯有以统一大市场打破区域藩篱,以法治化手段规范竞争秩序,才能真正走出“内卷陷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问题本质:内卷是市场分割的必然产物






从根源上讲,内卷是市场分割的必然产物。

在产业经济层面,内卷表现为企业间过度、无序、同质的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创新动力不足以及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长期以来,各地方政府在GDP比拼中形成了“行政区经济”模式,使得市场体系长期处于“既分割又同构”的矛盾状态。《求是网》在《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一文中提及,地方政府的“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

一是为招引企业、培育产业,人为制造政策洼地,违规实施税费、补贴、用地等不公平非普惠的优惠政策,导致无序竞争;

二是不顾地方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情况,盲目上马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造成行业内大量重复建设和生产过剩;

三是为保护本地市场、扶持本地企业,设置或明或暗的市场壁垒,区别对待各类企业,破坏公平竞争秩序。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本地企业,对本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高额补贴,同时设置种种准入门槛,限制外地品牌进入本地市场。这就导致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上,而是想方设法获取地方政府补贴和突破地方保护壁垒。

从企业行为看,“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

一是低价竞争,在有的行业,企业产品性能、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高度雷同,企业主要依赖价格战获取市场份额,以超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

二是同质化竞争,有的企业忽视对产业规律和自身实力的考量,盲目追逐所谓的热点跟风扩产,导致产业内重复建设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是宣传营销“逐底竞争”,一些企业在广告、渠道推广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而产品质量和服务却未相应提升,市场竞争陷入只重宣传、不重品质的不良循环。

两者现象叠加,就形成了两重扭曲效应:

一是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梗阻。

一些地区的地方保护现象突出,地方政府为保税收/就业,通过补贴、准入限制阻碍产能退出。另外地方行业标准割裂,各省环保、能效指标不统一,低效产能凭借“监管套利”存活。再者跨省数据存在孤岛,跨省供应链协同成本高,企业被迫重复建设。

二是企业竞争行为的区域性异化。

行政性市场分割情况下,选择性产业政策驱动企业不得不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同时会使企业群体投资决策形成一致性预期。这种策略分化不仅影响企业最优生产规模,而且会迫使企业将资源投入非生产性活动,形成制度套利型发展模式。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在于破除地方保护、清理各地优惠政策洼地,消除妨碍要素流动的壁垒,以形成更大范围的高效市场。

二、统一大市场:供给侧改革2.0的底层逻辑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再次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的问题,市场对本次会议是否释放出供给侧改革2.0的信号保持高度关注。

回顾上一轮供给侧改革,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彼时PPI同比已经连续45个月为负(本轮目前是连续32个月为负),部委牵头下后续钢铁、煤炭、建材、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的纾困方案渐次出台,助力深陷供需失衡的行业走出低价格、低利润、高资产负债率的困境。

2015年供给侧改革以行政手段“去产能”不同,供给侧改革2.0的“反内卷”治理手段,实质是以统一大市场打破区域藩篱,从根源消除无效供给的生存土壤。

1:2015年与2025年“供给侧改革”要素比较


(来源:南山所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相比,本轮“反内卷”供给侧改革2.0存在三个典型的不同之处:

一是总需求环境不同。

2015供给侧改革前与当前经济均呈现名义增长放缓和物价低位运行的特征。本轮名义GDP自2022年开始放缓,从2022年1季度的8.7%下滑至2024年2季度的4%①。再看CPI自2023年4月降至0.1%以来在0附近震荡、运行中枢相较上一轮供给侧改革前偏低,内外需偏弱导致通胀持续承压。另外,上一轮供给侧改革前与当前的中国地产周期均处于“磨底”阶段,地产成交偏弱,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亦有所放缓。

二是行业分布、产业格局有所不同。

2024年8月1日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就已通过对政府政策进行严格评估和审查,从而减少政府补贴和变相补贴、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在2024年统一大市场政策推进后,部分省份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明显下降。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期由上游和中游原材料加工行业主导,主要包括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和化工。而本次“反内卷”提及的行业主要包括传统高耗能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与地产和基建相关的上游原材料行业,与2015供给侧改革重合,还有部分新质生产力行业,光伏设备以及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三是政策手段有所不同。

目前为止,本轮“反内卷”强调行业自律、以自下而上为主,强调法治化与市场化措施,与10年前以行政手段为主,并将去产能任务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有所不同。截至7月15日,本轮“反内卷”政策措施尚未有国务院、发改委层面的文件具体进行部署。目前主要是工信部和行业协会的倡议,约束力较为有限,但不排除后续有进一步政策加码。

表22025年“反内卷”相关政策


(来源:中国政府网,南山所整理)

结语

综上所述,内卷的根源在于市场分割,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供给侧改革2.0的关键,为反内卷提供制度保障。反内卷推动产业从价格战向规则升级转变,实现产业重构,这一系列举措相互关联,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一过程既需要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理性回归,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出“内卷陷阱”,迈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力: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求是网

《华泰 | 宏观深度: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华泰睿思

注释说明:

①数据来源:华泰研究

②数据来源:华泰研究


  - end -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